“二阳”了怎么办?权威解答来了!
主要流行XBB系列变异株
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
(相关资料图)
“从监测数据看,目前我国新冠病毒的主要流行株是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说,“乙类乙管”以来已有5个多月的时间,我国与国际社会交流不断增多,国内新冠病毒的毒株构成受国际影响明显增大。5月上旬,我国输入病例中XBB系列变异株的构成比已经达到了95.6%,与全球的XBB系列变异株占比基本保持一致。在本土病例中,XBB系列变异株占比由2月的0.2%增加到5月上旬的83.6%,BA.5.2、BF.7和BA.2系列变异株合计占比约16.4%。
“XBB系列变异株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的重组变异株。研究数据显示,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相比,其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都要强,但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陈操表示,大家要科学看待疫情,坚持已经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不要过于恐慌,也不要麻痹大意,保持良好心态。
“ 总体来看,我们研判认为,短期内不会出现规模性疫情,也不会对当地正常医疗秩序和社会运转造成明显冲击。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全国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监测显示,4月下旬以来,全国报告确诊病例数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五一”假期后上升趋势较快。最近一周,全国报告的确诊病例数上升势头有所减缓。发热门诊监测数据显示,4月下旬以来,尤其是5月份,全国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数量有所增加,新冠阳性检出率维持在7%左右。预计接下来一段时间,全国疫情还会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不排除一些地区疫情会有所增加。
陈操说, 疾控部门会继续做好哨点医院确诊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变异株监测工作,加强对重症、特殊人群病例的变异株监测,并同海关部门做好输入变异株的监测工作。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多渠道的监测预警机制,一旦发现疫情,各地疾控部门将边核实、边评估、边预警、边处置,同时也会向社会实时回应关切。
二次感染整体上看病程更短
发热时间更短、发热度数更低
“去年底感染的人群,目前还存在有效的抗体保护,即使再次感染,症状普遍较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分析,新冠病毒感染不论是初次感染还是二次感染,临床表现都是类似的,就是病毒感染。但是 感染后,病情的轻重影响因素很多,包括病毒感染的量、基础的免疫状态、既往疫苗接种情况等,所以每个人感受可能不一样。 从整体上看,再次感染或者二次感染的人群,不论是原来的奥密克戎毒株的BF.7还是BA.4.5,还是现在的XBB,症状都要轻。如病程更短、发热时间更短、发热度数更低。
“从临床上看,目前无论是初次感染,还是再次感染,重症比例都是非常低的。”王贵强说,新冠住院的比例很低,一些需要住院的高龄老人新冠症状不重,但基础病很重,需要住院治疗。
王贵强说,原来没有感染的人群、高龄老人、没有打疫苗的人、有基础病的人,是临床高度关注的人群,也是需要重点防护的人群。建议这些高风险人群注意做好防护,尽可能不感染。 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出现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至少做抗原检测,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是新冠病毒感染,要及时就医。现在,抗病毒药物可以使用,重症高风险人群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重症风险。
王贵强建议, 一旦感染了新冠或者“二阳”了,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特别是卧床等有基础疾病的老人,避免造成家人感染,最大限度降低危害。要避免带病工作,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出门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尽可能居家康复。
近期,一部分人出现咽喉痛的症状,是否由新冠病毒导致?王贵强说,在人体上呼吸道中,咽喉是个门户, 咽喉痛是呼吸道感染的普遍表现。无论是新冠病毒,还是流感病毒,哪怕是细菌感染,如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都会出现咽喉肿痛。 如果出现咽喉肿痛,可以用点解热镇痛类的药物,或者多喝水,注意休息,可以有效缓解。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做好个人防护
“二次感染的症状很轻,从中医的角度看,它是一个风热感冒,呈现风热感冒的特征。”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分析,现在很多地方从春天转入到夏天,天气逐渐炎热。天气热了后,风热导致的疾病就会增加。二次感染后出现风热感冒症状,如嗓子疼、轻度咳嗽、低烧等,使用中医治疗风热感冒的药物非常有效,如清热、疏风解表、利咽喉类药物。低烧的人用了这些药物,不到24小时就能退烧,嗓子也不疼了,全身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刘清泉说,针对出现二次感染的情况,大家不用惊慌。要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避免到人员聚集的场所,多开窗通风等。
“要保持健康饮食,最好做到清淡饮食。”刘清泉说,从中医角度看,风热引起的感冒,最容易侵犯的是有热邪内积的人群。经常吃重油重辣重盐类食物,会很快生成体内积热,容易感冒或感染新冠病毒。因此,饮食要清淡,要保持胃肠清利,防止胃肠有积热,再次感染的概率就会下降。
刘清泉表示,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少吃快餐,少喝碳酸饮料。儿童青少年本来都是阳热性体质,经常吃快餐、喝碳酸饮料以后,体内会产生积热,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就会大增。他们感染以后往外传播的概率加大,因为孩子的学习活动比较多。要保持作息规律,早睡觉,饮食清淡。
王丽萍说,进入“乙类乙管”后,我国防控的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所以对于有重症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严重基础性疾病患者,要做好个人的防护,避免去人多聚集的场所,平时注意手卫生,去人多封闭的环境,注意戴好口罩等。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申少铁
标签:
为您推荐
- 凝神谋发展 实干兴陇原——“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丨市文旅局:全面激发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新动能_全球今日讯
- 衡水: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细则6月1日起施行 天天精选
- 天津:在数字艺术博物馆里探秘“梵高的世界”
- 第三届“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妇科肿瘤审议会闭幕_今日快讯
- 2022年四川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84912元-环球快播
- 委内瑞拉拟制订烟熏培根产品标准 全球简讯
- 征信花了哪里可以借钱急用啊
- 首次使用新场馆、超5000种展品亮相 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亮点多多 全球消息
-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成功承办首届京津冀宠物美容技能大赛
- 环球焦点!广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_广聚网
- 北京统计局:1-4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45.2万平米 同比增长36.5%
- 天天关注:南太铉徐敏在承认吸毒 此前曾否认检查嫌疑
- 视点!国家发改委: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 崩坏星穹铁道无杰帕德无白露忘却之庭15怎么过_热点评
- 宝马f30是哪一年款_宝马f30是什么车_全球焦点
- 中国农业科学院 全力增强种业发展新动能-全球看热讯
- SHEIN在爱尔兰设立欧洲、中东和非洲大区总部-今日报
- 精工科技:5月16日融券净卖出5.76万股,连续3日累计净卖出8.86万股
- 全球观热点:抽水蓄能电站核价靴子落地,完善抽蓄两部制电价新政策
- 世界微头条丨申请信用卡停息挂账的条件有哪些?怎样向银行申请停息挂账?
- 1全国87.7%县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世界微头条
- 2唐山第一届陶瓷博览会_唐山陶瓷博览会烟花 天天快播
- 3当前播报:牛肝菌生产厂家_牛肝菌的产地分布有哪些
- 4左岸播报 | 定了!这个周六,他们为“爱”加班!
- 5宁夏葡萄与葡萄酒研究院
- 6c调吉他谱原版_c吉他谱大全 环球新视野
- 7湖南机电职院深入企业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工作
- 8Marimekko 2023盛夏连身裙系列,鲜艳的色彩充满春夏活力-今日看点
- 9杭州嘉海科技有限公司_关于杭州嘉海科技有限公司概略
- 102023年昆明公租房盛惠园选房材料提交时间+地点+电话
- 1龙元建设:全资孙公司与万华物资签署了两份《采购框架合同》
- 2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攻略来了 每日焦点
- 3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研究院签订MOU,深化无线算力网络创新合作_快播报
- 4酒吧玩骰子怎么玩规则游戏_酒吧玩骰子技巧口诀
- 5【新要闻】TMT行业事件点评:北京就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若干措施征集意见
- 6每日观察!科技应用助推奶牛养殖高效安全
- 7360浏览器怎么切换到手机模式?360安全浏览器切换到手机模式的方法
- 8国内油价或迎年内“最大跌幅” 为什么油价涨幅大跌幅小?
- 92023年前3个月,我国可可及制品累计进口1.82亿美元,同比增长2.72%|每日视点
- 10曾会家族墓葬群_对于曾会家族墓葬群简单介绍
- 华为数据中心 | 打造低碳、绿色数据中心,构建新型数字产业能源基础设施
- 新华指数|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风向标——“中国(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区指数”即将发布 焦点热讯
- 澳洲联储5月会议纪要:本月意料外加息时考虑了通胀意外上升风险 全球通讯
- 佛山补办离婚证没有照片可以吗?
- “科普进社区”让农牧民群众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
- 河北出台专项财政政策保障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经费|世界热门
- 当前简讯:麦当劳外卖网上订餐_网上怎么订餐
- 打造大学生“全就业周期”服务|世界时讯
- 【全球聚看点】血尿酸偏高的原因和危害_血尿酸偏高的原因
- 爱博医疗:5月15日融券卖出1.18万股,融资融券余额3.75亿元-全球热资讯
- 微信群互动游戏活跃气氛_活跃微信群互动小游戏
- 主板全面注册制后首单:中天氟硅撤回IPO材料 关联交易曾被证监会关注 当前头条
- 阿尔巴尼亚语dua(阿尔巴尼亚语都拉斯)
- 多家银行宣布:这类存款“停摆” 世界信息
- 环球实时:灵魂战车3王者归来完整在线播放_灵魂战车3王者归来完整
- 天天滚动:微信怎么发表说说不带图片文字全面_微信怎么发表说说
- 天天新动态:秦巴女儿创出好日子——巾帼奋进新征程陕西见闻
- 澳门4月底外汇储备资产总额为2135亿澳门元 环比下降0.7%_环球头条
- 深圳二手房在售量持续上升 突破5.2万套
- 信贷紧缩压力下,分析师称美国近1万亿美元企业债恐违约-每日头条